手机数码

智能黑电

电脑办公

智能白电

手机数码

生活电器

汽车生活

智能家居

人工智能

物联网

机器人

大数据

游戏

5G

VR/AR

奥维云网

中怡康

互联网

广告

将鸿蒙OS打造成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根”
2021-05-06 09:05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马亮 点击:

将鸿蒙OS打造成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根”
 

华为与美国博弈的虚晃一枪,禁令之下的无奈选择,从产品跨界做生态的不可能完成的挑战……自诞生之日起,关于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质疑声就从未间断。

2019年8月,华为“Harmony OS”鸿蒙操作系统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2020年9月,鸿蒙2.0版本亮相。据了解,到2021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物联网设备有望突破3亿台。

安卓、iOS等系统从初生到普及经历了数年时光,期间面对的危机和挑战无数。华为鸿蒙要用1年走完别人5年至10年的路,底气从何而来?日前,南方日报记者等与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鸿蒙系统的研发、拓展和落地情况。

记者:全球曾有黑莓、三星等操作系统,国内也涌现过红旗、UOS等众多先例,但其中成功者寥寥。华为鸿蒙有什么优势?

杨海松:第一,量。我们注意到,许多操作系统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没办法达到基本的生存底线——16%的市场份额。事实上,只有苹果和谷歌操作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占有16%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还没到16%就下来了,或者刚刚冒头就快速下跌。也就是说,16%的市占率是一条“生死线”。我们根据这条“生死线”反推出,2021年华为至少要实现拥有1亿台鸿蒙生态设备,以及2亿台华为“1+8”全场景战略内包含的智能设备,累计超过3亿台的设备装机目标,才能活下来。但是达到这个数量,别的操作系统用了5年甚至7年的时间,而我们要用1年的时间,走完别人5年走的路。

第二,我们认为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竞争力和商业价值,能给伙伴带来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我们很有信心,能帮助所有的产业链伙伴们做好产品、卖好产品,同时运营好产品。能帮他们创造商业价值,我们就不会愁我们的生存问题。

记者:1年走完别人5年的路,华为为何要给鸿蒙OS定如此高的目标?

杨海松:我们可以慢慢等待生态的发酵、成熟,但实际上我觉得留给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时间不多了。中国的制造、5G、移动互联网都走在前列,但我们缺软件能力、缺“根”能力。我们已经错过了上一代移动互联网的转型,现在Google、苹果都在瞄准着万物互联,瞄准着AIoT。当我们这一代移动互联网转型仍没有赶上的时候,我们就又错过了十年的历史机遇。这个1年的时间不光是对华为的,也是对国家的。国家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黄金阶段,就在这一两年。如果这段时间内我们没有什么起色,那我们认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根”能力可能还在别人手里。

华为要打造的鸿蒙OS,而不是安卓的简单替代,不是直接拷贝iOS,鸿蒙的定位就是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华为期望它能作为整个产业升级的核心载体和国产化的软件“根”能力,来给我们中国的软件业、给中国乃至全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作贡献。

记者:目前各大手机、家电厂商主要采用的仍是以APP为核心的协同模式,强调用一款APP控制智能设备;而华为鸿蒙则是操作系统层面的协同。未来这两种模式能否长期共存?

杨海松:应用协同和系统协同,走的是不同的技术路线,实现最终的结果表面上一样,实则不然。鸿蒙实现的操作系统层面的协同,相当于走的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主干道、高速公路;应用协同,则相当于从其他的地方绕道,虽然最终都可以到达目的地,但只有系统层面的协同,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和服务的高触达率和及时有效性。

新一代的应用和服务的载体一定会以一个新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现在传统的基于单端的唯一的应用APP的模式,大家从小程序目前方兴未艾的状态就能看到它的空间和趋势。新的服务的形态我们认为不是APP,但这不代表我们反对APP,我们做鸿蒙生态不是非此即彼,还是会跟它共存,而且会共存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坚定地认为未来的方向在这里。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