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发微博称: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引发吐槽狂潮。
评论区的暴躁青年们舌灿莲花,个个化身语言学大师,展开720度无死角火力输出。综合来看大家的反感之处在于:
①说教味道太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爹味十足。青年放假回家睡懒觉要被爸妈掀被子,不回家睡觉在网络上要被张总鄙视。难道我要焚香沐浴之后,跪着看你们的策划?我要你管?
②大家清楚地了解这些逢年过节的“贴热营销”本质上还是广告,吹捧完了青年之后,最终目的还是要把手伸进青年的钱包里。但是,我们对你的广告不感兴趣之后你就有点接受不了了,这未免太矫情了吧。
③现在的各个大厂,都成了资本家这一形象的具象化。大家反感身居高位者一边鼓动奋斗,一边又出言贬损的PUA套路。于是乎,挂路灯、扫墓等词喷薄而出。一时之间,仿佛置身于巴黎公社革命的前夜。社会矛盾再也无法通过娱乐化进行消解了。
我不知道张总今年的青年节特别策划是什么,他的微博上也没有相应的链接。不过从去年的B站后浪来看,可能又是一支赞美青年力量,鼓舞青年奋斗的视频。有意思的是,去年B站的后浪刷屏朋友圈后,B站今年的演讲视频好像没有翻起多大的水花。那条朋友圈广告我点开看了几秒就关掉了。一群小朋友的演讲,说的肯定都是文案策划写好的词,大家都是演员,就别自我带入和感动了。我们听了这么多道理,过个几年不推翻之前的观念就算顺遂了,你们一帮小朋友也在大人的指使下出来说教了?
去年的后浪如此吹捧青年,反而青年人在网络上对此持负面评价。但可能是品牌方看中了这种形式吸引流量效果特好,群起模仿。不过就像张总微博下面的评论一样,青年们无法和这些激昂的策划共情,大家只想睡觉而已,如果真的有一天五一或是五四的精神爆发了,说不定张总还会害怕。
这种每逢节假日的贴热营销就是一个商业行为,公关总监别把自己代入到青年导师的角色中去。你们要的就是流量和金钱。而且就青年睡大觉的反应来看,大家对于这种只打鸡血,没便宜可捡的策划不感兴趣。不是青年丧失了斗志,是他们看清了活动的本质,双十一经过复杂的运算好歹还能打打折,你这腾讯的青年节策划有打折皮肤吗?
最后我想说,一个节日从它最初设立到成为假日,必然是严肃性消解娱乐性上升。而品牌方们,别老是吹捧年轻人了,在你们吹捧中的青年那么优秀,要么让我们觉得假,要么觉得你们谄媚年轻人是为了神不知鬼不觉的让大家掏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