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7月16日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 7月12日凌晨2点35分,中法大学前秘书长、法国里昂第三大学终身教授、法中事务协会副会长、法国骑士勋章获得者李尘生(李丹妮),在厦门海沧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2岁。
同样是这一天,1956年,李丹妮和妈妈燕妮抵达了法国马赛港,回到了母亲的故乡,从此与恋人天各一方长达半个多世纪。
62年前的这一天,被迫回到法国的母子俩孤苦无依,不知面包在哪里……
62年后的这一天,与分离半世纪的恋人幸福团聚了7年的李丹妮走得平静安详,身边众多儿孙儿媳、友人陪伴左右,送完她最后一程。
7月13日,导报记者在海沧丹妮家中瞻仰了她的遗容,老人安详地躺在鲜花簇拥的玻璃棺中,朋友们正忙着为她布置第二天的告别仪式。
丹妮生命的最后三年,住在这处套房的一间面向大海阳光充足的卧室。“她2013年开始,脑萎缩症状开始严重起来,她怕医疗费高昂给我们增添负担,坚持回到法国疗养,直到2014年10月我们把她接回厦门。她时常将外面的大海误以为是杭州西湖。”丹妮的媳妇欧阳说。
杭州西湖,曾陪伴她和学生袁迪宝度过了年轻时那两年的相处相恋的美好时光。短短两年的爱,刻骨铭心得让丹妮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独自一人为心上人苦守了半个多世纪。
卧室的床上,放着几身衣服,是准备让丹妮带到天国的。一身是2010年9月19日丹妮在厦门机场与分别了55年的爱人袁迪宝重逢时穿的宝蓝色西装套装;一身是当年9月26日举行婚礼时丹妮穿的新娘装。
卧室书桌上摆着儿时她与父母的合影,墙上挂着她与迪宝的结婚照。在房子入口处的钢琴上摆放的一张照片,是她结婚第二年,广州的法国领事馆派人将法国政府签发的结婚证送到厦门给丹妮,同时请丹妮作为法国公民为总统竞选投票之后大家的合影。
▲李丹妮与袁迪宝
用爱等一生20多岁爱上他,83岁嫁给他
望着这些定格的瞬间,导报记者不禁回忆起二老婚后不久及结婚一周年时在他们位于莲前的家采访他们的情景――二人始终十指相扣,恩爱有加。
第二年采访时的一幕更是记忆犹新,当时丹妮趴在袁老的耳边大声告诉他:“我是说你的文笔很漂亮!”袁老大声地笑答:“我是土包子,你是洋博士,我没有什么。”丹妮娇嗔地“埋怨”他:“你老是这么说,要知道你这样,我就不来了。”丹妮转头对导报记者自豪地说:“其实他高明着呢。”后来有几次,导报记者还偶遇他俩一起看电影,一起去听音乐会。如今,斯人已逝,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爱情传奇。
据透露,以他俩的故事写成的纪实文学《用爱等一生》已被上海一家机构买了版权,将拍成影视剧,国家话剧院以此改编的音乐剧有望明年推出。
他俩的这场传奇跨国恋始于上世纪50年代,杭州西湖畔。
中国音乐教育家李树化1919年到法国留学,结识了法国女工燕妮,两人婚后于1927年在北京生下了李丹妮。受良好教育的丹妮1950年成为浙江医学院教师,1953年来自厦门的袁迪宝成为她的学生。两人相识相恋,情到浓时袁迪宝不得不表明自己已婚身份,原来他赴杭州上学前两周才在家人撮合下于厦门完婚。两人痛苦不已,加上1955年袁迪宝必须随学校搬迁到四川,两人虽互相思念但从此没再见面。
1956年,丹妮与母亲离开中国回到里昂定居。丹妮心中只有袁一人,因此独守空房。1994年,袁妻去世。2010年,袁媳听表哥无意中提起公公年轻时的恋情,鼓励袁老寻找丹妮。原本只将爱深埋心底的袁老鼓起勇气写信到法国,竟真的联系上了丹妮。袁媳飞里昂接丹妮到厦门,2010年9月19日,两位分别了55年的恋人重逢,并于9月21日在厦门民政局登记结婚。两人恩爱如初,直到2017年10月19日袁迪宝去世。
▲年轻时的李丹妮与袁迪宝
最美中国情“她永远站在中国一边”
世人往往津津乐道丹妮与迪宝的爱情,其实丹妮最该被世人记住的是她对中法友谊的巨大贡献。
得知丹妮去世的消息,法国的中法大学师生、校友以及中法社会各界悲痛万分。里昂大学的一篇文章沉痛地写道:“中法大学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好秘书长、中法两国失去了一位友好使者,她的旷世之恋,是将中法人文、艺术交流推向一次次高峰的‘跨国之恋’。”
中法大学是中国近代在海外设立的惟一大学机构,为中国培养了无数革命前辈、精英栋梁。1980年之前曾停止运作30年,导致学院近十万多册原本在二战中从德军手里抢救出来,后堆在3间宿舍经受着虫蚀或风吹雨淋的珍贵文献面临损毁危险,其中包括周恩来、邓小平曾经参与制作的革命刊物、中法大学的人员档案等等。
1973年,丹妮被派去整理这些资料,她精心分门别类整理维护后,找关系将它们送到了里昂市立图书馆,使之得到了保护,成为该图书馆中文部的主要中文特藏。为了表彰她对中法文化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1992年法国政府授予李丹妮骑士勋章,为她出版了传记《混血儿》。
1980年中法大学重建,丹妮以中文教学人才身份参加了筹建,并当选为秘书长。她亲自开车去接来自中国的进修生,义务辅导他们法语、组织他们过中国春节,帮助解决他们各方面的困难。中法大学校长马来基教授评价她:李小姐永远站在中国一边,永远保护中国,一切为中国,她是为此来法国的。
导报记者李学清文/图(资料图片由欧阳鹭英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