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显示 属于未来的显示技术
事实上激光电视是以激光显示技术为基础,由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主机搭配抗光屏幕组成的全新家用显示解决方案。主机搭载智能系统,可以实现在线大屏观影、游戏等应用。
激光显示技术也是继黑白显示、彩色显示与数字显示之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具有方向性好、单色性好以及亮度高三大特性,同时三基色激光也是目前唯一能够全面实现BT.2020色彩标准的显示技术,在行业内激光显示已经被认定为显示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激光显示技术能够实现更为宽广的色域
在应用层面,激光电视可以轻松呈现百吋巨幕,同时反射的成像方式也不再需要投影距离,将主机贴墙摆放即可带来家庭影院般的临场感与沉浸感。宽广的色域也能最大程度还原自然界的五光十色,画面颜色如肉眼所见般精准。
虽然拥有百吋大屏,但激光电视对使用空间要求很低,100英寸画面的最佳观看距离也只需3~3.7米,非常适合小户型家庭。此外,激光电视还具有节能环保、搬运灵活等优势。
在液晶电视发展迟缓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激光电视在未来真的可能取代传统液晶,成为普通家庭用户的标配显示设备。
激光电视 中国人后来居上的赛道
激光显示技术对于中国人也有着特殊意义。众所周知,在彩色CRT、液晶显示时代,由于起步较晚,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大部分利润被外国人拿走,各大品牌只能靠价格战维持生计,沦为外资的“打工人”。
但在激光显示领域,中国具有先发优势,在1961年就研制出了第一台激光器。2007年,老牌家电企业海信就着手进行激光显示技术的储备,并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经历重重险阻与七年的技术攻关,2014年海信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推出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
在海信的引领下,中国的激光电视产业发展迅猛,《中国激光电视产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大陆激光电视领域专利申请量已经成为全球最多。截止到2021年4月,龙头企业海信更是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366项,授权531项,其中国外专利授权55项。从研发、设计到整机生产,海信实现了完全自主运营,70%以上的制造成本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以说在激光电视这条赛道,海信已经带领中国品牌实现了对国外企业的弯道超车,我们中国人也终于摆脱了被“卡脖子”的不利境地,真正掌握了产业话语权。
集群效应已现 激光电视生态日趋完善
更令人欣慰的是,海信并不是单打独斗,越来越多的品牌追随海信的脚步入局激光电视。从传统投影企业到互联网新贵,大家都对激光电视行业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从入门级产品到三色激光电视,产品也日趋多元化,从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品牌的壮大也让行业生态日趋完善,目前激光电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00多家,可以说集群效应已经出现。随着市场的壮大,笔者预计激光电视产品价格还将继续下探,而低价能吸引更多用户,进而促进市场发展,形成产业良性循环。
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国内的激光电视产业,2016年~至2018年,科技部重点专项连续三年支持激光显示(包含激光电视)整机、模组、器件和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发。
激光电视本来对标的就是传统液晶电视,目前中国液晶电视行业年销量大约为5000万台,而作为新兴产品,激光电视目前距这个量级还相差甚远。随着产业集群、国家扶持以及生态的日趋完善,可以想见激光电视产业在未来所蕴藏的巨大价值。
龙头引领:激光电视是中国企业的“共赢”
乔布斯的灵感孕育了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一个产业的成功,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我们很高兴看到,行业先行者海信愿意做大家的“引路人”,希望与友商一同做大激光电视产业。
海信曾不止一次表示,愿意把1000项专利在5年内与大家分享,并向行业开放合作,通过共享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加快推进激光电视产业的发展。
海信甚至曾经自己出资让上游供应商研发生产,而且做出的成品不用给海信单独供货,可以共享给其它友商。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经笔者多方求证这确是事实,海信做大做强激光电视产业的决心,可见一斑。
在欧洲杯上喊出“激光电视,世界第一”这个口号的也正是海信。虽然略显高调,但这也的确名副其实。前文已经为大家介绍过,无论专利申请、产品销量还是市场口碑,海信确实是全球当之无愧的NO.1。
这已经是海信连续三次赞助大型体育赛事,但有趣的是,历次围挡广告上都没有出现过“海信”两个字,而只是以“激光电视”作为主语。在笔者看来,海信并不是在为自己做广告,而是营销整个中国激光电视产业。有这样的龙头企业无私奉献,中国激光电视未来可期。
欧洲杯激战正酣,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在激光电视这条产业赛道上,胜负早已见分晓,冠军属于中国。{$split$}
基本参数 |
|
---|
投影参数 |
|
---|
系统参数 |
|
---|
屏幕参数 |
|
---|
接口参数 |
|
---|
规格参数 |
|
---|
产品附件 |
|
---|
保修信息 |
|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