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从2010年发展至今,已有近10年历史。如今,每台新车上或多或少都搭载了车联网智能产品。
从数据上来看,2016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6.7亿美元,到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至114.4亿美元。以此测算,2020年,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410万户左右,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27.67%;而中国车联网的渗透率,也由2016年的4.8%将上升为2020年的18.1%。
“车联网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庞大的,国内几乎达到千亿以上的规模。”70迈联合创始人山姆哥判断,车联网也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下一个蓝海。
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必然引来众多入局者。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中,唯一一家专注于车载智能产品的公司,成立三年的70迈进入市场的时间并不是很早,但是到目前为止70迈已经自主研发了Mai OS智能车载交互和服务系统,并成功发布了20多款智能车载硬件产品。
在智能车联领域,依托“小米”生态链赋能,70迈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品牌、渠道,硬件、软件、供应链能力,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不仅终端产品获得了庞大C端消费者的喜爱,还为此吸引了很多知名整车企业的合作。
近日,70迈联合创始人山姆哥接受了投资家网记者的采访,详细阐述了70迈的商业模式以及未来愿景。
硬件、软件、服务环环相扣
2016年,彼时汽车出行正处于变革期,庞大的市场空间让70迈创始团队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几个互联网、通讯、汽车行业标杆级的产品人、架构师、资深技术专家聚在一起,创立了这家智能车载公司——70迈。
70迈很快便获得小米科技、顺为等知名VC的联合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公司之一。
智能车联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从目前已经进入并布局垂直细分市场的车联网公司来看,大部分仍然没有探索出一个较好的商业模式。项目周期长、盈利少、运维费用高成为智能车载领域大部分企业的痛点。
为此,70迈团队从公司创立之初就考虑到如何切入智能车载领域,找到一个更好的模式长远布局。
与大多数智能车联公司不同的是,70迈并没有一开始就构建一个宏大的车联网生态架构,而是从研发C端智能车载硬件产品切入市场。“从每一个开车的人入手,先解决车主联网的需求,让每个车主在开车的过程中更有乐趣”,山姆哥坦言。
为了能够给更多车主提供具有创新性并且品质稳定的车载产品,团队先后研发了车载智能后视镜、智能行车记录仪等,在追求极致综合体验的前提下,70迈团队将全部精力放在前期产品的研发上。
由于在此之前,市面上很少出现一家能提供综合品质较好的智能车载产品公司,70迈的产品刚一面世便收获了大波用户的认可。不到一年的时间,70迈发布的包括智能后视镜、智能记录仪、米家记录仪在内的三款产品,累计销售额超过了2.5亿元,成为车载智能产品中的佼佼者。
在获得消费者一大波好口碑后,70迈的品牌知名度一跃而起。在此基础上,团队才开始将研发品类扩展到更丰富的产品线,诸如胎压监测、车载空净等车载电子产品。
山姆哥解释,70迈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也是基于对车载生态的判断,“车内是一个小的封闭生态,如果一个品牌能够被用户认可的话,用户就可能会继续选择这一品牌的其他多种产品。”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购买70迈智能车载产品的用户中,有超过20%的用户还购买了70迈的其他周边产品。
凭借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70迈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良好体验和口碑,这也逐渐吸引了汽车厂商等企业客户主动寻求合作。70迈也挑选了几家车厂,为之提供“车-家”互联和整车智能语音方案的服务。
目前,70迈已经与威马汽车、合众汽车等几家大客户展开了合作。其中,70迈深度参与为威马EX5提供“车-家”互联服务,成为行业第一个落地的车家互联应用。通过这一次成功的合作,70迈获得威马的认可,并继续为威马提供整车智能语音交互服务。
在选择客户时,70迈也非常谨慎,山姆哥告诉记者,“我们会尽量避免选择那些流程十分漫长的传统车企,更加青睐喜欢创新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合作。作为创业公司,70迈的宗旨是,减少沟通成本,提高效率。”
源于C端智能车载产品的销售规模的不断增加,山姆哥透露,70迈还将会围绕车载和出行两个领域,研发出更多用户需要的智能化终端产品。同时,70迈也会在用户规模基数上,透过大数据,为用户提供车载内容、维修保养、保险等增值服务。
在硬件、软件、服务三者结合下,70迈公司形成了较为明朗的商业模式。2018年,在公司创立两年的时间,70迈实现了盈亏平衡,并在业内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从难到易,开拓四条产品线
山姆哥介绍,目前,70迈发布的20多款产品中,主要分为四条产品线,一是车载智能,如智能后视镜、智能轻车机等;二是车载影像,包括行车记录仪、流媒体后视镜等;三是车载电子,包括胎压监测、车载空气净化器等,四是智能出行类的产品,这类产品目前还在研发中,预计今年年底发布新的产品。
在这四大硬件产品线中,销量最好的仍然是行车记录仪产品,“几乎40%的营收均来自行车记录仪,另外30%营收来自车载智能的产品。”
在规划产品线时,70迈团队遵循的逻辑是从难到易。开发第一个智能车载产品,70迈团队大概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从前期的团队搭建,到硬件设计和研发,再到软件的开发,再到测试验证和生产,整个过程的复杂度跟研发一部手机差不多。这对公司和团队的综合能力要求特别高,每个环节都不能有短板,还要全程保障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良好的品质管控。
“攻坚了高复杂度的产品,再去开发低复杂度产品,这种降维打法让70迈团队的效率非常高”,山姆哥举例,“业内一些只研发行车记录仪的企业,公司规模就有200-300人,70迈采取了这种打法后,仅160人的团队也能研发出各种高复杂度产品。”
小而精的团队,仍能覆盖更多产品线,在山姆哥看来,这是70迈能够在短时间内崛起的原因,“团队精悍,再加上正确的战略打法,必然能超越市场上绝大多数同品类企业。”
车联网大概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历史了,但这个领域一直没有规模较大的企业出现,山姆哥解释,“很重要的原因是,当企业去谈车联网时,基本都是按照顶层的车联网架构来进行的,这就会面临技术很难得到大规模、快速地验证,无法走通商业模式的痛点,大部分企业都坚持不下去了。”
相反,70迈的自下而上的模式成为其能够脱颖而出的竞争壁垒。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很多用户对车联网产品的需求恰恰是综合性的,70迈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基本做到全面、综合。山姆哥认为,“长时间关注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就无法发现用户更广泛更真实的需求,对用户来说,及时找到他们的痛点并快速满足,持续迭代,比讲述一个宏大却遥不可及的未来故事更有吸引力。”
因此,70迈的创新也都是围绕产品体验,由产品体验来拉动硬件、软件、算法的技术创新。
比如,为了解决车内极限温度环境下的产品稳定性问题,70迈团队尝试了多达上百种不同的导热材料组合,发明了自有专利的热仿真散热系统;再比如,70迈还自主开发了一套车内蓝牙私有网络协议,使70迈所有智能车载产品和车周边产品都能使用蓝牙连接,让智能产品成为车内的数据和控制中枢,操作上更加便捷。70迈还将一些新的技术引入行车记录仪中,例如,通过计算机视觉来辅助记录仪识别前方车牌,即便在昏暗的光线下也能帮助用户清晰识别图像。
类似这样的创新在70迈的产品中不断出现,这也让70迈的产品总有一些地方显得与众不同,带给用户更多的价值。
发布首款儿童座椅,进军智能出行生态
围绕自身打造的车载产品矩阵,近期,70迈又推出了一款儿童安全座椅,使用年龄为3-12岁,售价仅为499元。
尽管国内车载儿童座椅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山姆哥认为,从用户的反馈来看,现有的产品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儿童座椅这一产品的真实痛点。
儿童安全座椅的痛点无非是安全和舒适,山姆哥直言,“各家讨论的焦点都聚集在如何从材料、结构来保障安全性,但一直以来舒适性却不太被得到重视,99%以上的安全座椅舒适度无法与原车座椅相比,超过50%的座椅完全谈不上舒适度。由于欠缺舒适度,孩子也更加排斥安全座椅,那么孩子的安全也打了折扣。”
70迈在研发儿童安全座椅时,除了材料之外,还寻找了工艺上创新的可能性。采用了黑科技,打造了车规级冷发泡巴斯夫聚氨酯坐垫,也就是将原车座椅的冷发泡技术运用到儿童座椅的坐垫上。这种冷发泡聚氨酯材料的减震性、柔韧性和稳定性都超过传统安全座椅的海绵、EPS、EPP等材质里料,在受到外力冲击时,高密度的冷发泡聚氨酯里料,可以依靠自身形变缓冲吸能,快速分散冲击力,保护儿童安全。
“这种材料的厚度可达8厘米,极大地提升了儿童乘坐的舒适度,与原车座椅的乘坐感觉几乎没有差异。”山姆哥介绍,这款儿童座椅还采用了一体抽拉式的ISOFIX硬连接接口,运用了车规级钢材SPFH540,焊接完全自动化,在安全性和舒适度标准化上都通过了国家3C认证、欧盟ECE认证。
儿童安全座椅是70迈打造车内互联生态的重要一步,其实早在两年前,70迈便将打造车内互联、车与周边互联、车家互联等智能出行生态作为小目标来布局。
从研发车载智能产品,到与小米智能家庭设备相连接,接下来,70迈还会发布一款智能行车助手,支持地理围栏,自动触发用户家庭的空调、空净、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庭设备,不断完善智能车联产品的构建与拓展。
尤其是当70迈车联网大数据得到进一步完善后,将会围绕用户数据信息,给用户提供更多车险、维修保养、车主生活服务等增值服务。
对于70迈的愿景,山姆哥坦言,智能出行生态是70迈致力于打造的终极目标,“未来,70迈希望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完善的出行产品和服务,无论你在家、公司,还是娱乐消费场所,无论是开车、坐车、骑行、步行,都可以通过70迈的相关产品安全、便捷、有趣地完成出行过程。”
相关阅读